竞争:做到最好
在手机和TFT-LCD领域,鸿海还远不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人。
早在1999年,主要制造商就已经开始“疯狂追求手机”了,郭台铭认为制造手机的成本太高了,因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。
等到手机价格足以让公众接受之后,郭泰明赢得了来自国际顶级手机制造商的大量订单。 两年后,富士康国际与鸿海集团分离,在香港上市,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。
同样,随着手机毛利的下降,鸿海开始涉足TFT-LC和纳米技术领域,一举投入了超过200亿元,从上一个进入者转变为 第一营。
郭台铭接下来在想什么? 他的下一个行业布局正在逐步展开。 在过去的几年中,鸿海宣布已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上海安信购物商场,并重启了其IT渠道扩张计划。
此前,鸿海通过其子公司光宇投资于Cyber Digital,以部署大陆零售渠道市场,现已成长为大陆三大3C产品零售商之一。 在去年年底的内部高管会议上,郭台铭强调说:“ 2009年,他将竭尽全力打入大陆IT渠道市场。”
同样在今年,郭台铭又投资1亿新台币与X联成立了康联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,突然涉足生物技术领域。
未来的纳米技术中还有一个秘密武器。 郭台铭(Terry Gou)透露,纳米技术的第一个商业化产品花费了将近10年的研究时间,并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。
郭泰明的大行业图景正在慢慢展现。